簡要回答
端午節賽龍舟的原因:1、紀念屈原;2、紀念龍神說;3、沅陵盤瓠招魂說。

端午節定在我國每年農歷的5月初5,一般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之外,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賽龍舟,已經成了一種傳統。那么端午節為什么要賽龍舟呢?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詳細內容
- 01
紀念屈原: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,傳說屈原死后,楚國百姓哀痛異常,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,漁夫們劃起船只,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,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,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,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
- 02
紀念龍神說:傳說,很久以前,鄒圩沒有河流,只有一條又小又臟的水溝。一天,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了一條小蛇。漁人生惻隱之心,撫了一下它的鱗片,就把它放回了水溝。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,小蛇長身而舞,化為一條小龍。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。小龍為了感謝漁人,在水溝里不停地翻動,并從口里不停的噴出水來,灌注在小水溝里。慢慢地,小水溝變成了大河(也就是現在的鄒圩清水河),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谷豐登。為了紀念這條神龍,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,上龍首等村。在神龍升天這一天,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,以示慶賀。
- 03
沅陵盤瓠招魂說:早在屈原之前,沅陵就有了龍舟。沅陵龍舟發源于遠古,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。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,生六兒六女,兒女互婚配,繁衍成苗、瑤、侗、土、畬、黎六個民族。盤瓠死后,六族人宴巫請神,為其招魂。因沅陵山多水密,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,就讓各族打造一只龍舟,逐溪逐河尋找呼喊,以至演變成后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。沅陵龍舟起源5千年前,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千多年。
- 04
整個龍舟賽活動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序和嚴謹的儀式,每年的端午節前一個月,參賽者必須進行嚴格的訓練,在下水訓練前村中要訂好日子,然后選一位年紀大、威望高的老人作代表為龍舟點睛,村中的賽龍舟教頭(即教練師傅)在定好的良辰到來之時,把往年埋在沙田里的龍尾取出來,這叫“起龍神”,龍神起出來后必須先拜龍神。
- 05
再將龍尾洗凈曬干,把龍尾抬回祠堂內,對破損、殘缺的部位進行修補,并且用鮮艷的油漆為龍尾上顏色,畫上新的龍鱗,這叫“穿新衣”,最后把龍頭龍尾連接,合并成可承載五六十人的大龍船。下水訓練這一天挑選好良辰吉日為“采青”,就是把事先已經準備好的采青用的材料,如香茅草、柚子葉或黃皮葉、生菜捆綁在一起,然后把香茅草圍住龍船嘴,接著用準備好的食物祭拜龍神,意思是讓龍神吃飽,好有勁沖刺,同時也保佑劃手們平安。
點擊排行
- 2 排行
- 3 排行
- 4 排行
- 5 排行
- 6 排行
- 7 排行
- 8 排行
- 9 排行
- 10 排行